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阿拉善 历史沿革

阿拉善 历史沿革

关键词:阿拉善 历史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阿拉善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ejinaqi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772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阿拉善 历史沿革

  “阿拉善”是贺兰山的音转。贺兰山,由匈奴“贺兰”部落在这里居住而得名,“贺兰”为“骏马”之意。盟府所在地巴音浩特,“巴彦浩特”是蒙语,是“富饶的城镇”的意思。

阿拉善地区是远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,据考古证实,旧石器时代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就有人类存在。

原始社会末期  奴隶社会商周时期,弱水流域、居延海畔就有殷商周朝先民生活的足迹。

秦朝 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在今阿拉善地区东北部始设北地郡。汉代,阿拉善地区分属北地、武威、张掖三郡管辖。

魏晋南北朝时期   魏国和西晋续设西海郡。北魏时,阿拉善地区为凉州所辖,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(公元386年),氐族人吕光建立后凉政权,领居延县。北魏孝明帝正光二年(公元521年),居延古都属柔然婆罗门领地。
   
隋朝至唐代初期   阿拉善地区属甘州、肃州,也曾为突厥贵族所据。唐朝武则天垂拱二年(公元686年),唐王朝一度曾将“安北都护府”从漠北迁至漠南,都护府治所在同城,即今额济纳旗境内。唐玄宗天宝二年(公元743年),唐王朝设宁寇军,统领居延军务。“安史之乱”时,河西走廊被吐蕃切断,居延地区成为长安通往西域的“草原丝绸北道”。之后,居延地区先后为吐蕃、回鹘、契丹所部占据。阿拉善地区,明中期以后为蒙古达延汗属部的游牧地。

    北宋   仁宗宝元元年(公元1038年),西夏建国时设12监军司,贺兰山坚军驻守贺兰山沿线,守军5万人。在居延地区设置“黑山威福军司”,治所为今额济纳旗东南黑城。
    元朝设亦集乃路,属甘肃行中书省管辖,管理军政事务,总管府驻哈拉浩特(黑城)。明太祖洪武五年(公元1372年),明军西路军5万骑出塞,兵锋直指亦集乃路,哈拉浩特守将卜颜帖木尔降明,黑城废弃。明朝时期,北元和瓦刺势力先后占据。

清朝初年,蒙古鄂尔多斯部额琳沁、固鲁岱青游牧阿拉善地区,1649年因大札木苏叛乱,所部移牧河套地区。康熙三十六年(公元1697年),设旗编佐,正式设置阿拉善和硕特旗。乾隆十八年(1753年),设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。两旗上不设盟,直属清廷理藩院管辖。


民国时期   阿拉善旗、额济纳旗直属北洋政府蒙藏院和中央行政院蒙藏委员会管辖,宁夏护军使和宁夏省兼管两旗徒具虚名。期间,原属阿拉善旗的磴口巴格(乡)设县级建置.

1954年4月,成立宁夏省蒙古自治区,辖阿拉善旗和磴口县,为专区级地方政权,隶属宁夏省管辖。同年10月,因宁夏省建制撤销并入甘肃省,宁夏省蒙古自治区易名甘肃省蒙古自治区。1955年3月,甘肃省蒙古自治区改称甘肃省蒙古自治州。1955年11月,甘肃省蒙古自治州易名甘肃省巴音浩特蒙族自治州。1956年2月,设立巴彦淖尔盟,辖阿拉善旗、额济纳旗、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,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领导。
 
   1958年4月,巴彦淖尔盟与河套行政区合并,为自治区派出机构,盟府迁三盛公;同年8月,巴彦浩特市撤销,恢复镇级建置。1961年4月,阿拉善旗分设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。
  
 1969年7月,中共中央变更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,阿拉善左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领导,额济纳旗划归甘肃酒泉地区管辖,阿拉善右旗划归甘肃省武威地区管辖,历时10年。

1979年7月,阿拉善左旗、额济纳旗、阿拉善右旗三个旗重归内蒙古自治区领导。
1980年4月,阿拉善盟成立。盟机关设在巴彦浩特,辖阿拉善左旗、阿拉善右旗、额济纳旗。
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盟府所在地巴音浩特,因为它直属中央北京管辖,它的建筑风格、城市格局、城市建设都仿照北京的风格建设的。”历史上被称做“塞外小北京”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